
做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
——写在《香江诗潮》第四卷出版之际
夏爱菊
香港诗词学会成立于2008年9月3日,是中华诗词学会在香港的唯一单位会员,是中华诗词学会认可和支持的代表香港特区的唯一诗词组织。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开办于2013年8月8日。在学会会长、网站管委会主任唐大进、学会常务副会长、网站管委会副主任陈章璇、张清宇和学会各位领导的重视、指导、扶持下,全体版主和会员,奋发努力,团结进取,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。论坛现有17个大区90个版块、3万会员、800多位版主、4000多万帖子,共已发表古诗词曲赋联、新诗、散文、评论文等267万多首(副、篇),总帖量居全国诗词论坛第一位,成为全国人气最旺的诗词专业网络平台,为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2017年7月23日论坛重开以来,共出版丛书《香江诗潮》《香江诗评》各四卷、《中华古韵》两卷共十部,刊用版主、会员作品和专家点评作品12800多首;推出公众号《风雅香江》《金榜头条》《都市头条》3种共566期,刊用版主、会员作品27800多首。
论坛坚持爱国爱港,遵纪守法,正气很浓。在香港“修例风波”等政治风浪中,香港诗词学会论坛这块重要的文化阵地,始终高扬爱国旗帜,坚定地拥护、执行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、政策以及国家网管的一切规定,确保了论坛的健康稳定发展。
论坛长期开展作业活动,并邀请诗词界30多位专家点评作业,点评起到了互相促进学习的作用;长期开展《会员精品文集》全坛置顶推赏,共已推介诗词水平较高的520多人的诗词作品集共35600多首大家学习;长期开展每月次韵和一位唐宋著名诗词家的最好诗词一首活动,引领大家学习古人经典和今人优秀诗词;设立【四海论诗】区,开设【评点诗词】、【诗词理论】、【古今诗话】、【散曲知识】、【联论联话】、【辞赋理论】、【辞赋鉴赏】7个专版,转发和发表了大量的古今诗词曲联赋理论、诗话文章和作品评赏,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。大家创作热情高,作品水平在学练中不断提高。《香江诗潮》第四卷共录入学会网管会成员、作业点评专家、论坛坚持打理版主的作品和专家点评作品二千多首、副、篇,总的看这部作品有以下三个特点:
一是讴歌时代。诗歌要与时代同步,反映时代气象,凝聚时代精神。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、庆祝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政治活动中,论坛总有专题征稿,每次大家都涌跃提供作品,并且有些作品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。如唐大进先生《咏题彭仕禄院士》:“飘泊少年尝世艰,牢中屡过鬼门关。风云际会舍生死,沧海横流任去还。伟业功成核潜艇,英才名铸铁江山。满门奉国垂青史,灏气清辉天地间。”从人物的历程砥砺,到伟业功成、英才名铸、国垂青史、清辉天地,力透纸笔。涂礼敦先生《喜迎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》:“归帆奋楫劈波行,赖有航灯导向明。搏击逆流凭砥柱,乘风稳舵启新程。”高度概括香港回归后克难奋进、党和国家的引导、扶持,以及光明前景,凝炼流畅。张清宇先生《朱彦夫》,史诗般的论叙,把人物事迹写得真实感人,读之起敬。吴洪激先生《有感中央领导巴厘岛与拜登会晤》:“笑谈中美释风云,九鼎一言奉劝君。大国担当须自谨,和平发展息争分。”适时应景,情理其中。刘祝金先生《鹧鸪天•听二十大报告》:“守住银屏着意听,未来谋划鉴曾经。菊丛窗外开金蕾,喜鹊枝头唱雨晴。 强信念,验收成。心潮起伏自难平。红旗引领圆新梦,耳畔如闻号角声。”情真意切,引人共鸣。何基平先生《解放军台海军演》:“红星熠熠闪光辉,指引三军壮国威。战舰追巡惊大敌,东风怒射破重围。当欣九地边防固,可笑夷儿贼胆肥。宝岛凭谁伸展爪,炎黄浴血一戎衣。”义正词严,激人斗志。还有姚作磊先生《踏莎行•党旗吟》、赵淑娴女士《纪念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〉发表80周年》、杨长华先生《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号下水》、陈清琦女士《喜迎冬奥》、陆华珍先生《沁园春•孟晚舟回国感赋》、张宝爱先生《全员核酸检测感怀》等等,都写得情景交融,意境俱佳。
二是挖掘题材。开拓题材对于丰富诗歌内容,调动大家创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。为此我们论坛长期开展一个季度一个专题作业活动,作业写了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》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》《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》《歌颂英雄》《咏山水》《咏情》《咏生态文明建设》《咏春、夏、秋、冬》《咏风景名胜》《咏物》《咏长江、黄河、阿里山》《五岳》《五湖》《四海》等大量题材,催生了不少佳作。本卷所刊雷海基先生《夜游黄浦江》“航行春夜里,两岸共灯光。船尾犁清水,明星播满江。”一句一景,美轮美奂。周剑平先生《清溪河》:“径自银瓶山里来,过桥穿坝久徘徊。半渠河草鱼儿撞,两岸人家灯火陪。树茂不遮天上月,溪清方显路边材。且教水下沧浪意,濯净征途点点埃。”紧扣河名,表达作者淡泊名利、不杂世俗的操守。白泰山先生《【正宫•小梁州】神州美》:“好些虹桥跨大江,天堑游廊。动车高速贯千方,编成网,来往走飞光。 (幺)几多大厦穿云上,星棋布、画栋雕梁。紫气浮,清香荡,百花丛里,翠竹掩华堂。”充满自豪地歌颂了祖国发展之美、自然之美。郑贤永先生《春游飞来湖》:“清明逢丽日,携手两相欢。照影临湖水,观云倚玉栏。天高鸥鹭远,山碧客心宽。柳岸风如酒,掬来可佐餐。”生动鲜活,充满雅趣。还有熊树忾先生《采桑子慢•长城》、郝振清先生《捣练子•南海将士情》、程旭先生《夜游文昌公园》、姜涛先生《夏游》、张绍民先生《〔大石调•念奴娇〕春游》、黄贻裳先生《〔小石调•青杏儿〕立秋》、蔡其华《秋天》等等,都紧扣主题,各具特色。
三是书写心声。白居易讲: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。”论坛诗友们畅写心声、抒发真情,把所闻所见所想付诸笔端,化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佳篇。本卷中取材生活、抒发真情的作品很多。如林峰先生《九秩闲吟》:“庭树森森岁又更,书窗灯下砚台横。小楼怕听檐前雨,寒枕惊留梦里声。经史满腔徒雪夜,山河万里老边城。韶年九秩难回首,隔海空怀故国情。”通过九十年人生感怀,把家国情和个人抱负紧密联系在一起,沉稳蕴藉,意境高远。陈章璇先生《沁园春•元夜怀人》,有感而发,寄情真挚,十分感人。还有卢冷夫先生《初识〈中华诗词〉编辑部》、姚泉名先生《贺白雉山先生九秩华诞》、张淑萱女土《偶遇桂花开放》、林丹涛先生《落叶》、梁晗曦女士《沁园春•茶》、黎路女士《春赋》、周瀚女士《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感》、刘相法先生《捣练子•生活的点线》、涂运桥先生《阮郎归•从戎》、朱思丞先生《约会》、李庆志先生《愿做那条河》、费自平先生《【中吕•快活三带过朝天子】爷爷与孙女》、王加华先生《家乡新事》、张维德先生《鹧鸪天•入党五十六周年感怀》、贾东苏先生《莺啼序•别母》、蒋瓒曾先生《浣溪沙•忆中秋》、龚素文女士《赠儿》、陈和先生《南歌子•农家》等等,无一不是取材生活、抒发真性情、真感情的佳作。
作为中国最大的诗词论坛,吸集了不少学诗时间不长的诗友。大家的作品水平不一,上升是一个漫长过程。我们会继续开展各种学练活动,力争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大更实,为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作出新贡献。
(夏爱菊,香港诗学会副会长兼论坛站长。)


精彩评论